×

出纳按QQ群里的“经理”指示转账58万元 损失谁来承担?

访客 访客 发表于2024-01-10 11:11:05 浏览27 评论0

 “小刘,现在往这个账户上转58万元,转好了发回单,手续我后面补上。”看到总经理“柳某某”发来的信息,出纳刘某不敢迟疑,按要求向指定账户转去58万元,没想到因此惹来一场官司。

案情:领导发来转账要求

 2021年6月,喀什市某公司投标专员兼人事专员黄某的电子邮箱收到公司名称为其任职公司、总经理姓名为“柳某某”的邮件,要求黄某提供一份最新的员工通讯录。黄某看公司名称和总经理姓名无误,并未起疑心,随即向对方发送了一份员工通讯录,并按照对方指令邀请刚入职一个月的出纳刘某加入某QQ群。

刘某加入QQ群后,一昵称为“总经理柳某某”的账号@刘某,让其向一个第三方账户转账58万元。刘某看到群里其他账号的昵称均为公司同事,也没有生疑,便直接向第三方转去了58万元。

公司总经理柳某某在收到转账信息后,立即找到刘某询问58万元的转账事由,刘某这才发现不对,与柳某某核对QQ号后才意识到遇到诈骗团伙了,而此时QQ群也已解散。柳某某立即报警。

2023年3月,柳某某将刘某和黄某诉至喀什市人民法院,要求两人赔偿公司损失58万元及产生的利息3万元。

说法:责任推定都有过错

案件审理中,刘某提出,“公司的损失属于刑事犯罪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当通过刑事案件的挽损和追赃程序之后再提起民事诉讼。”她请求法庭终止审理或驳回公司对她的起诉。

“案外人诈骗的刑事案件与本案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并非同一法律事实和法律关系,刑事案件虽已立案,但其中并不涉及对两名被告的行为性质和责任的认定,公司有权通过民事救济的方式要求过错方承担赔偿责任。”该案承办法官解释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那么,两名被告该承担什么责任?

法庭查实,在这场骗局中,刘某作为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财务人员,较常人应具有更高的警惕性及审慎义务,但她在QQ群中接到付款指令后,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就将款项转出。而黄某在未核实确认对方信息是否真实的情况下就通过邮箱将公司最新通讯录发出,导致公司人员信息泄露,且是由她通知刘某加入QQ群,最终引发后续一系列被骗的情况,她的行为也是引发此次财产损害的起因。

法院认定两人的行为都具有重大过失,应承担相应损失的赔偿责任。庭审中,刘、黄二人提供了相关证据,证明该公司在财务审批制度设计和操作规范方面确实存在漏洞。被告刘某在无人监督审查的情况下能够自如地将大额资金完成支出,也印证了这一点。法院最终认定,该公司对此次诈骗损失应承担主要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三条规定,被侵权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法院判决,刘某和黄某分别承担损失的15%即87000元的赔偿责任,驳回了喀什市某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法官提醒

公司和个人都应以此案为戒。财务人员如遇到自称是领导要求转账汇款时务必提高警惕,一定要核实对方身份和所发信息的真实性后再转账;作为用人单位,也要积极健全保密制度和财务审批制度,切莫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风险提示:文章涉及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投稿人的看法,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所涉观点和判断后续可能发生调整或变化。本文仅用于沟通交流之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